2008年5月21日,工作人員在班加羅爾新建國際機場客運大樓內。
  班加羅爾:“世界辦公室”里的年輕人
  《中國新聞周刊》記者/閔傑(發自班加羅爾)
  我們需要更多地瞭解印度
  說到中國,人們總會想到印度。同為東方的、神秘而古老的國度,分列於喜馬拉雅山脈兩邊的中國與印度,都擁有超過10億的人口,經濟潛力巨大,是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,同時軍事實力不斷增強。
  兩個國家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,而對於中國的多數人,印度卻又是如此的陌生。
  如今當我們說起印度,除了近期印度出現的強姦案、邊界之爭等國際性大新聞,也就僅在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出訪,或電影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《貧民窟的百萬富翁》里能瞥見印度的絲毫碎片。2013年,從中國前往印度的總人數剛過百萬,相比中國去年上億的出境人口數,這個數字幾乎是鄰國中最低的。
  中國對印度的瞭解確實太少了,同為在國際上正在崛起的大國,中國與印度之間的競爭已被認為是21世紀最關鍵的競爭之一——尤其當下全球重心正在轉向亞洲之際,這個經濟總量位居亞洲第三、世界第九的國家,不僅對於世界,對於中國同樣影響力舉足輕重。
  它是盛唐之時的“西天所在”;也曾作為近代英國侵略中國的基地,及獨立建國後成為“不結盟運動”的同路人;如今它更是國際格局多極化的戰略伙伴和競爭對手。除了寶萊塢、咖喱飯、貧民窟,我們需要對奈保爾筆下這個“幽暗國度”的現在瞭解更多。
  《中國新聞周刊》9月特派出記者,專程前往班加羅爾、孟買、古吉拉特邦、菩提伽耶及瓦拉納西,分別從科技、改革、傳統和信仰等幾個方向,探訪這幾方面最具典型代表的城市,試圖探究印度在現代發展過程中,是如何看待自身的優缺點與民族特性的,又如何解決多年的沉痾與慣性?
  當遠在班加羅爾的“世界辦公室”日益在全球經濟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,作為“世界工廠”的中國,該以什麼樣的目光打量這個全球範圍內軟件外包業務最多的地方?
  雖然仍不如中國,但近年來的“印度速度”已經令世界矚目。印度新總理的家鄉古吉拉特邦如今正走在印度改革最前沿,這個傳統的“商業之邦”創造了“古吉拉特發展模式”,已被西方媒體奉為“印度最受歡迎的投資地”,印度人將它比成“印度的廣東”。9月份,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印,首站就選在古吉拉特邦。
  我們之所以關註印度,是希望去瞭解他們同在向現代化目標轉型過程中的嘗試與得失,尤其像俄羅斯、印度,他們與中國一樣,轉型規模龐大、艱難且複雜,它們在轉型中的選擇與思考,是中國人最需要獲知和借鑒的內容。
  自1991年印度開始經濟改革,全世界都看好印度,然而,10年之後,2010年印度GDP總量非但沒升還倒退了1位。孟買,作為印度的“上海”,它是整個南亞的“金融之都”,卻同時有超過城市人口一半的人仍居住在貧民窟,印度經濟改革的複雜與困難遠遠超過預想。
  而作為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,宗教在這個國家及絕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這些宗教如此紛雜又各自擁有虔誠的信徒,它們不但在這個國家和平地共處,還使這裡成為世界上許多人想追隨而至的心靈故鄉。
  印度就是這樣,一方面通過民主與科技,它能敏銳地尋找與現代世界的連接方式,併在規範中向現代國家漸漸轉型,同時它一直沒有選擇過激的革命與運動方式來決裂歷史;而對於國內種種多樣性,這個政治、宗教、種姓各因素如此積重蕪雜的環境,它始終又能從容面對,接受並且包容。
  從孟買飛往班加羅爾,在接近班加羅爾的低空俯瞰,視野可以直抵大地。
  因為雲層很薄,甚至雲層不能算是完整的,只是無數塊散開的白色懸浮物,在地上投下了稀疏的陰影。
  這樣的景象大概是高原天氣所獨有。班加羅爾位於印度中南部的德干高原,在海拔922米的丘陵脊頂上,平均溫度常年在25攝氏度左右,相比冬天寒冷夏天酷熱的首都新德里,氣候算是相當溫和宜人。
  在孟買長大的阿迭多(Aditya)今年6月才來到班加羅爾,入職了一家名為“SIGN EASY”的IT公司,這家公司總部在歐洲,剛剛進入印度不久。對於這個25歲帥氣的印度小伙子來說,未來的人生充滿想象:明年打算和相戀三年的女友結婚,攢夠了錢以後去美國闖一闖,然後回到印度,在40歲時買第一套屬於自己的別墅。
  他把夢想的起點選在班加羅爾,“這裡是印度IT產業的中心”。這裡堪稱“世界辦公室”,是承接全球範圍的軟件外包業務最多的地方,並造就了Infosys 、Wipro等市值超過300億美元的大型IT企業。
  阿迭多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在印度,對於有夢想的年輕人來說,班加羅爾就是離夢想最近的地方。這種認定,如班加羅爾世貿中心的一句廣告標語一樣自信:“預測未來的最佳方式,就是去創造未來(the best way to predict future is to invent it)。”
  新世界、舊世界,還是下個世界?
  阿迭多看上去很酷。膚色和大多數印度人一樣,深棕,並不很黑。他濃眉大眼,五官清秀,淺灰色的有領T恤,配上淺藍色牛仔褲,時尚不張揚。
  更酷的是他的座駕,一輛具有英國血統的Royal Enfield摩托車。儘管引擎很現代,但外觀卻故意被設計成了懷舊風格,儘管其英國母公司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就已經停產,但在印度市場上,該品牌卻依靠技術升級和懷舊設計獲得新生。
  印度從英國人手中獨立以後,已經把英國的許多東西深深地植入了自己的思想,生活方式也不例外。
  但另一方面,官方也在儘量淡化英國殖民的痕跡,例如城市的名字,為了“去英國化”,班加羅爾在2006年11月1日更名為Bengaluru,這是當地的卡納達語,意思是“煮熟豆子的城市”。
  這其實這是班加羅爾的舊稱,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,直到1831年,班加羅爾被英國占領,英國人將它的名字“英語化”成為了Bangalore。
  英國殖民時代,為了方便使用,把許多過長或難念的印度本土名字改成符合英語發音習慣的稱呼。自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,為了強調民族意識,加強本土化,印度各地政府紛紛把名字改了回來。
  金融中心孟買由Bombay改為當地馬拉蒂語的拼法Mumbai,加爾各答的“Culcutta”改成了“Kolkata”,馬德拉斯(Madras)乾脆改成了欽奈(Chennai),英國人的三大總督轄區至此全部都換了名。在印度首都新德里,總統府、總理府和各大政府部門集中的地區,許多建築都是當年英國人規劃建設的,但是所有的路名也都被一一改過,不是以獨立運動的領袖就是以古代皇帝的名字命名。
  班加羅爾的更名曾在當地業界引發一陣小小的波瀾,企業界擔心改名可能影響行業的運作。“班加羅爾”作為印度IT行業的品牌,早已經被歐美等西方社會所熟知,改名意味著在國際市場上,需要新一輪公關運作,才能讓人們瞭解班加魯魯就是班加羅爾。不少公司都在抱怨,需要多花一筆錢修改公司標牌和各種記錄,還得向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們解釋怎麼正確地念出Bengaluru這個新名字。當時印度軟件和外包服務產業組織(NASSCOM)副主席Sunil Metha不得不出面安撫,“不用為更名擔心,這個地方已經被譽為是未來的全球硅谷,將繼續依靠出色的人才提供頂級的研發服務。”
  “去英國化”的行跡和細節在印度還有很多。印度大多數領導人出席正式場合多數都穿印度傳統服裝,很少穿西裝,印度有一種傳統的坎肩被命名為“尼赫魯背心”。
  然而,有趣的是,因為英國地名“感到羞恥”的印度人,始終以能講流利的英語而感到自豪,這一優勢也是包括班加羅爾在內的印度城市成為“世界辦公室”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  這種糾結的“去英國化”也反映了印度社會和經濟的特征:開放意識和本土意識交疊。
  在班加羅爾,這個被外界視為印度最開放的城市,兩種意識的交疊和衝撞展現得淋漓盡致。Hosur是班加羅爾的一條著名商業街,這裡是IT公司扎堆的地方。在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園區,英特爾、通用、微軟、IBM、SAP、甲骨文、德州儀器等130多家國際知名品牌公司密佈其中,印度本地的著名軟件企業Infosys、Wipro和隸屬於TATA集團的咨詢公司TCS等看上去也十分“高大上”。
  而擁擠不堪的交通和此起彼伏的喇叭聲總在提醒你,這不是硅谷。走在HOSUR大街上,你似乎不會感到身處一個世界科技的中心,汽車、TUTU車(三輪摩托車)、兩輪摩托車、自行車、公共汽車和人力三輪車等在狹窄的街道上擠成一團。
  難怪有去過班加羅爾的人感慨道:這裡一邊是信息時代的繁忙,一邊是農耕時代走散的黃牛。
  托馬斯·弗里德曼在他那本著名的《世界是平的》書中,就描述過這種恍惚感,“從來沒有人這樣在高爾夫球場上給我指示方向,‘對準微軟或IBM’,我正站在印度南部班加羅爾城市中心KGA高爾夫球場的第一桿的位置……惠普和德州儀器公司的寫字樓位於後九洞的方向。”
  弗里德曼也困惑了,“這裡不是美國的堪薩斯州,但也不像是在印度。這是新世界、舊世界,還是下個世界?”
  在這部著名的“全球化”論述中,弗里德曼從印度班加羅爾開始講述現代科技是如何改變這個世界,“在我們睡大覺的時候,世界正在發生著驚人的變化。地球是圓的,但世界是平的。世界正在被快速攤平或鏟平,全球化也正在進入繼國家全球化、公司全球化之後的全球化3.0時代,即個人全球化時代。”
  這本影響力波及全球的書將班加羅爾置於世界的聚光燈下,使這座印度的內陸城市迅速成為亞洲科技的麥加,吸引了眾多的朝聖者,前來試圖尋找它成功的基因。
  通常情況下,經濟優勢一般首先會在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區發生。以中國為例,科技優勢多聚集於北京、上海和深圳等具備政治優勢或地緣優勢的城市,但班加羅爾只不過是一個地區型城市,是居於高原上的內陸城市,印度的大城市首推孟買、加爾各答和欽奈三個曾經的英國殖民地中心,以及首都德里,而班加羅爾距離首都德里很遙遠,距離海岸也有數百公里。
  這座城市如同一夜間從默默無聞到舉世矚目,在很多的人看來,仿佛是中了彩票一般讓人摸不到頭腦。在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,班加羅爾逐漸發展成印度的重工業的中心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興建的電子城,使其成為印度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,並逐漸發展成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,這裡俗稱“印度硅谷”。
  弗里德曼和他的著作並沒有完全解開人們的困惑,這座城市依然包藏著眾多秘密,如同謎一般存在。
上一頁1234下一頁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z19dzly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